多元支付不是要取代现金******
姚 进
近日,一则“大额纸币会逐渐退出市场流通”的传言引起涟漪,甚至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了推广数字人民币。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误读。人民币现金是国家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研发不是为了取代现金,而是为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可预见的将来,现金仍将长期存在。
由于纸币在流通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变脏变旧,这种“脏污”类型的纸币,属于不宜流通人民币。为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质量,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新版《不宜流通人民币 纸币》(JR/T0153-2022)金融行业标准,对脏污指标评价标准进行了提升。目前对一些纸币的回收,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确保公众用上“放心钱”“干净钱”。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手段的普及,购物、用餐、加油、买票等诸多场景的现金支付已逐渐被手机扫码取代。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也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有人说,现在出门不带现金不要紧,忘带手机则“寸步难行”;有商家说,使用现金成本较高,需要花时间去清点和保管,而且有安全上的顾虑;甚至有观点认为,既然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那么整顿拒收现金就是多此一举。
这些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实则不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现实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务机构拒收现金的行为,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也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尊严,更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公平、在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支付需求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拒收现金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早在2018年,监管部门就曾明确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发展,整治拒收现金行为。2020年12月,央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发布专项公告,重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可见,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的理由。
目前,我国已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同时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工作正在稳妥推进中。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支付需求。鼓励多元化支付不等于对现金说“不”,而是应该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既要肯定多元化支付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推广,也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
需要强调的是,数字人民币作为百姓日常消费支付手段的补充,不是为了取代现金,二者将长期共存。对于一些人担心的数字人民币会侵犯个人隐私问题,应该看到,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会充分尊重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在实物现钞依然发行的前提下,公众仍然可获得实物现钞所提供的完全匿名性,不会因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而受影响。
(新春走基层)天津:年货市场纷纷启幕 一站式采购线上线下互动激活节日消费******1月6日,市民在2023都市暖心年货节上购物。 佟郁 摄
中新网天津1月6日电 (记者 王君妍 通讯员 陶宁 王磊)记者从天津市商务局获悉,进入腊月以来,天津各大商业综合体、超市、会展中心、批发市场、农村大集等纷纷筹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年货节活动,满足居民“一站式”采购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预计将开展20场年货节活动,集中销售津农精品、老字号以及各类特色美食、年俗饰品、名酒名茶、肉食熟制产品、春节礼包等。
1月6日,作为2023(第十三届)全国年货购物节重点活动之一的2023都市暖心年货节在滨江购物中心和梅江会展中心(二期)同步启动,大红的灯笼、火红的福字、寓意美好的春联,把现场装扮的年味儿十足,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选购年货。
据悉,本次年货节累计设置300余个摊位,集中展销蓟州山货、小站稻、沙窝萝卜、独流焖鱼、豆腐宴、香油、冬菜等津农精品,正兴德茶叶、义聚永白酒、六必居酱菜、迎宾肉食等老字号,以及糖果干货、窗花吊钱、春联福字、新春礼盒等近万余种全国各地名优产品。
天津其他各区也都借助春节消费旺季,积极展示展销优质特色年货商品,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创新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消费体验新场景,进一步提振节日消费。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年货市场在元旦期间正式迎客,窗花、吊钱、对联、彩灯、中国结、聚宝盆纷纷开卖,年货产品种类繁多、一应俱全,大小各异的“兔元素”福字,以及杨柳青元素的剪纸、兔年卡通玩偶等受到消费者追捧,街区还开展舞龙、秧歌、年画制作等民俗文化演出活动,进一步增添年味。
天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积极响应商务部举办“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的有关要求,天津年货销售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各区积极组织电商平台、实体零售、快递物流企业紧密配合,推出多场直播带货、网络促销、短视频营销等活动,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买好物、品年味。(完)
三分快三地图 |